拔。
双方各自为政,在夏东篱贡献出了自己的即热式饮水机之后,在客厅里宛若两条咸鱼。
对比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在狗血剧的天雷台词以及某儿童神对队友的疯狂DISS中,还能坚持翻字典想方设法翻译古文书籍的夏东篱以及荀岏简直就是这个家里的一股清流。
然后随着雨势渐大,清流中又增加了老李和小章二人,这两人正忙着整理上山采集的标本和视频资料。
——再好的帐篷也挡不住暴雨的冲刷,招待所又满了,万万没想到会出师不利又不想回去的两人苦着脸敲开了夏东篱家的大门,然后成功获得了阁楼以及客房的使用权。
“这雨这么下下去可不是好事啊。”老李坐在小庭院里,看着噼噼啪啪落在头顶集雨板上的雨丝满心忧虑地说道。
夏东篱正好将咖啡泡好端出来,见状坐到了他对面,“李叔是担心山上的猞猁吗?”
“嗨,那倒不是。”老李接过咖啡杯,闻言摆摆手,“对于猞猁来说,雨天虽然不舒服,但是它们毛厚还有防水层,只要找个地方避开雨水直冲,问题倒不是很大,就是狩猎麻烦了点,我担心的是秋收和明年的春耕啊。”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秋雨是个好东西,但是频繁的秋雨可不是。
东北大片区内种植的庄稼大多进入了最重要的灌浆期,这时的植株需要大量的日光和水来进行光合作用,并以此为能量来源,促进淀粉蛋白质有机质转换为饱满的籽粒。
今年的夏季旱涝交替,农户已经损失惨重,有些人家更是不得不祭出“弃卒保帅”这招,集中有限的人力来保护收益更高或者是状况更好的田地。
然而遇到这样的秋天天气,任谁也只能两手一摊无奈苦笑,天旱了能浇水,发洪水能引流,偏偏这种连绵不断的雨季谁也没法子。
植物要光,总不能搞个大灯对着植物照射吧?这倒也不是不行,但要能够促进一片田地进行光合作用,没个千百瓦的大灯是没效果的,而用这么大的灯付出的电费便要高于粮食收入了。
因而,即便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程度,此时此刻人力能做的事情仍然十分有限,大部分田地也只能听天由命。
“那秋收不是收成不好了吗?”夏东篱闻言皱了皱眉,他的目光也转向了庭院以及院子外头的田地。
庭院里的雨水收集器已经储满,水箱里的浮标抬高就自动关闭了入水口,因此雨水现在全部都注入了小水池,就算是在降雨声中大小两个池塘绵绵不绝的潺潺流水声依然十分明显。
~最~新~网~址~找~回~:W‘W’W点2`u`2`u`2`u点C’0‘M
||
当前网址随时可能失效,请大家发送邮件到
diyibanZhu#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发布页!
种在紫藤花架下的花不耐水涝,已经被夏东篱提前从地里挖出来垫高。尽管如此,它们的叶片似乎也有些负担不了自身的湿度向下张开,这是植物努力增加叶片表面积增加蒸发量的表现。
他家大门正对的地方是牧草田,草本植物对自然环境适应力比较强,但连日的雨水也使得它们弯下腰低下头,很有些蔫蔫的感觉。
今年他是在花季收割了一波牧草,如果到了明年,这个时候的山羊豆们应该也是在孕育草籽之时。
到时候要是山羊豆们遇上这么一场雨,恐怕也得不了好。
“种田真的好难。”夏东篱也忍不住托腮叹了口长气。
“哈哈,这才哪到哪。”老李摆摆手,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咖啡,撇撇嘴说道,“秋收也就算了,关键是明天的春耕啊,其实这几天农业局已经派人去做数据调研了,结果……”
他摇摇头:“不太理想。”
如果说农户们看重的还是田里的庄稼的话,有关机构更关心的便是对来年收成的预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参考数据就是土壤的含水量,而经过调查,这个数字几乎达到了巅峰。
这也就意味着如今的东北大地这些天然水库的储量已经达到峰值,变成了负担。
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不同,这里虽然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山川峡谷,但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南方的秋雨是自然界的馈赠,它们可以通过山林土壤吸收,在层层渗透之后汇入地下水,然后顺着河道暗渠排入江河之中,而北方的秋雨却没有这个条件。
因为在这里,再过一二个月此处气温就会降到冰点,届时无论是土壤也好,草甸也罢,都会像是一个吸饱了水的海绵,被冰冻在原处,要等到四五个月后气候转暖才会解冻。
而若是又遇到一个降雪量超过标准线的冬季,亦或者遇到一个升温缓慢的春季,这些来不及渗透到地下的降水就会阻挡住雪水融化下渗的脚步,从而引发东北农户闻之色变的存在——春涝。
常言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涝的情况一旦发生,耽误的就绝非是一时半会,几乎整个上半年的农作物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而更糟糕的是,北方是华国诸多商品粮的主产区,一旦本地粮食连续两个农时都减产,势必会造成粮价浮动。往小的说是百姓菜篮子有了压力,往大头说是社会局势动荡。
双方各自为政,在夏东篱贡献出了自己的即热式饮水机之后,在客厅里宛若两条咸鱼。
对比他们,每天晚上都要在狗血剧的天雷台词以及某儿童神对队友的疯狂DISS中,还能坚持翻字典想方设法翻译古文书籍的夏东篱以及荀岏简直就是这个家里的一股清流。
然后随着雨势渐大,清流中又增加了老李和小章二人,这两人正忙着整理上山采集的标本和视频资料。
——再好的帐篷也挡不住暴雨的冲刷,招待所又满了,万万没想到会出师不利又不想回去的两人苦着脸敲开了夏东篱家的大门,然后成功获得了阁楼以及客房的使用权。
“这雨这么下下去可不是好事啊。”老李坐在小庭院里,看着噼噼啪啪落在头顶集雨板上的雨丝满心忧虑地说道。
夏东篱正好将咖啡泡好端出来,见状坐到了他对面,“李叔是担心山上的猞猁吗?”
“嗨,那倒不是。”老李接过咖啡杯,闻言摆摆手,“对于猞猁来说,雨天虽然不舒服,但是它们毛厚还有防水层,只要找个地方避开雨水直冲,问题倒不是很大,就是狩猎麻烦了点,我担心的是秋收和明年的春耕啊。”
对于东北地区来说,秋雨是个好东西,但是频繁的秋雨可不是。
东北大片区内种植的庄稼大多进入了最重要的灌浆期,这时的植株需要大量的日光和水来进行光合作用,并以此为能量来源,促进淀粉蛋白质有机质转换为饱满的籽粒。
今年的夏季旱涝交替,农户已经损失惨重,有些人家更是不得不祭出“弃卒保帅”这招,集中有限的人力来保护收益更高或者是状况更好的田地。
然而遇到这样的秋天天气,任谁也只能两手一摊无奈苦笑,天旱了能浇水,发洪水能引流,偏偏这种连绵不断的雨季谁也没法子。
植物要光,总不能搞个大灯对着植物照射吧?这倒也不是不行,但要能够促进一片田地进行光合作用,没个千百瓦的大灯是没效果的,而用这么大的灯付出的电费便要高于粮食收入了。
因而,即便科技已经发展到了如今程度,此时此刻人力能做的事情仍然十分有限,大部分田地也只能听天由命。
“那秋收不是收成不好了吗?”夏东篱闻言皱了皱眉,他的目光也转向了庭院以及院子外头的田地。
庭院里的雨水收集器已经储满,水箱里的浮标抬高就自动关闭了入水口,因此雨水现在全部都注入了小水池,就算是在降雨声中大小两个池塘绵绵不绝的潺潺流水声依然十分明显。
~最~新~网~址~找~回~:W‘W’W点2`u`2`u`2`u点C’0‘M
||
当前网址随时可能失效,请大家发送邮件到
diyibanZhu#Gmail.com
获取最新地址发布页!
种在紫藤花架下的花不耐水涝,已经被夏东篱提前从地里挖出来垫高。尽管如此,它们的叶片似乎也有些负担不了自身的湿度向下张开,这是植物努力增加叶片表面积增加蒸发量的表现。
他家大门正对的地方是牧草田,草本植物对自然环境适应力比较强,但连日的雨水也使得它们弯下腰低下头,很有些蔫蔫的感觉。
今年他是在花季收割了一波牧草,如果到了明年,这个时候的山羊豆们应该也是在孕育草籽之时。
到时候要是山羊豆们遇上这么一场雨,恐怕也得不了好。
“种田真的好难。”夏东篱也忍不住托腮叹了口长气。
“哈哈,这才哪到哪。”老李摆摆手,咕嘟咕嘟喝了几口咖啡,撇撇嘴说道,“秋收也就算了,关键是明天的春耕啊,其实这几天农业局已经派人去做数据调研了,结果……”
他摇摇头:“不太理想。”
如果说农户们看重的还是田里的庄稼的话,有关机构更关心的便是对来年收成的预测,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参考数据就是土壤的含水量,而经过调查,这个数字几乎达到了巅峰。
这也就意味着如今的东北大地这些天然水库的储量已经达到峰值,变成了负担。
东北地区和江南地区不同,这里虽然有大片的原始森林和山川峡谷,但自我调节能力较弱。南方的秋雨是自然界的馈赠,它们可以通过山林土壤吸收,在层层渗透之后汇入地下水,然后顺着河道暗渠排入江河之中,而北方的秋雨却没有这个条件。
因为在这里,再过一二个月此处气温就会降到冰点,届时无论是土壤也好,草甸也罢,都会像是一个吸饱了水的海绵,被冰冻在原处,要等到四五个月后气候转暖才会解冻。
而若是又遇到一个降雪量超过标准线的冬季,亦或者遇到一个升温缓慢的春季,这些来不及渗透到地下的降水就会阻挡住雪水融化下渗的脚步,从而引发东北农户闻之色变的存在——春涝。
常言道,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春涝的情况一旦发生,耽误的就绝非是一时半会,几乎整个上半年的农作物产量都会受到影响。
而更糟糕的是,北方是华国诸多商品粮的主产区,一旦本地粮食连续两个农时都减产,势必会造成粮价浮动。往小的说是百姓菜篮子有了压力,往大头说是社会局势动荡。